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学科专栏>>正文

数学教师理应具备的几种视角

数学教师理应具备的几种视角

作者:张齐华

●对“根”的追问

  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学科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如果不能对“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与人的关系、数学教育存在的意义、数学教育之目的”等有一份深切关注与深刻思索,他的工作则必然就带有一种盲目性与追逐性,自然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数学教育变革中寻得“不变的东西”,找准继承与创新的支点。回到“原点”思考,刘坚教授如是说,这也应该是我们数学教师面对任何问题时必须首先提醒自己的。

  ●对“美”的体悟

  数学首先是“真”的,它是一门充满理性,并“教人”理性的学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由此而放弃对数学“美”的追随。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在课堂向学生传递数学的美,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数学给我们带来的关于自然有序、结构的美,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生共荣美好景象,获得对大自然崇高和敬畏之感,或许,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就应具备对数学美感的良好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强烈体验与感悟走进课堂、走进孩子、走进数学,与他们共享数学美、共创数学美。

  ●对“史”的关注

  察史可以明今。一个真正热爱数学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深沉的历史感。明了中国数学的历史、明察西方数学的历史、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悉中国数学“问题解决”之传统,知晓西方数学“科学理性”之渊源。或许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永远不会与孩子们提及“笛卡尔”、“亚里士多德”、“尼采”、“米藏山国”、“弗赖登塔尔”,但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并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数学前进的精神力量与源泉。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知道现在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之进程,把握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也汲取他们历次改革后沉淀下的原创性的经验与教训。熟悉“回到基础”、“新数学运动”、“《人人算数》”等,知道他们每一次变革的背景、思考与问题。(千万别以为,这些只是课程专家们理应关注的。)坚信,你的视野有多开阔,你创造的空间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