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学科专栏>>正文

咬文嚼字——语文教学的根本

             咬文嚼字——语文教学的根本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小学 曹德霞 
 
 
 
师: “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 

生: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的生吃禽兽。  

一个学生拿着一本《小学生字词句》念到。  

师:“饮”是什么意思?  

生:喝的意思。  

师:那“茹”呢?  

全班同学面面相视。  

师:查一下字典吧。  

全班50多个同学,只有3个同学拿出字典,翻了起来。这期间,有个孩子小声说:“字典里往往有好几个意思,又不知道是哪一个?”

我朝他笑了笑,“咱们选一个。”  

这时,一个学生查到了“茹”,把字典送到我的手上,我对着字典念到:“‘茹’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吃’的意思;第二种是‘忍’的意思。在课文中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 

学生一起喊到:吃——  

师:对,“茹毛饮血”就是吃毛喝血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把语言变得通俗一些,就是“连毛带血地一起吞下去。今后,我们理解词语一定要把每一个字的意思都弄明白,只有这样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才能更准确。
 

这是今天上午我给四年级五班的语文老师代课时,学习《飞上蓝天的恐龙》时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  

前段时间,我给学校的另一位老师代课时,就发现学生理解词语不准确的现象。明明是带领学生复习,可是当复习到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时,学生的理解也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今天上课才知道,原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了解、知道,没有准确理解字、词的习惯,从班内3本字典的情形看,平时学生也基本上用不到字典。 

放学了,在四年级上学的小侄子到我家来吃饭,我知道他们班已经学完了这一课。就问:“徐驰,‘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  

“就是连毛带血的吃下去。”  

“‘饮’是什么意思”  

“喝的意思”  

“‘茹’呢?”  

“不知道。”  

“你查一查字典吧。” 

过了一会儿,他拿着字典过来了,“没有,字典中没有这个词。”显然孩子不知道应该怎样从字典中选择字的意思。我拿过字典,读给他看,让他选择。接着又问他本课中的另一个词。“‘毋庸质疑’是什么意思?” 

“哪有这个词啊?不知道,怎么写?” 

“下午你到学校里看看《飞上蓝天的恐龙》中有没有这个词,再问问其他同学知道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显然,这个班的老师在学习课文时也没有带领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以至于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都无动于衷。没有多少印象,就更谈不上积累运用了。这让我久久不能释怀,老师们这是怎么了?怎么有那么多的老师把语文教学中最传统的咬文嚼字丢了呢?难道“课文不过是个例子”的说法让老师们模糊了课例与普通的阅读材料的区别了?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观念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观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及时捕捉语文活动的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通过课外延伸、阅读竞赛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的阅读量成倍的增长,学生的读书笔记、日记丰富起来。可以说,粗放的语文学习方式为学习语文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可是,语文教学最本真的咬文嚼字怎么就不见了呢?虽然联系上下文、用近义词代替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但是,对一些成语以及精炼的词语的理解也这样似是而非,怎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呢? 

咬文嚼字可以让学生更确切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例如“庞大的家族”中,学生联系上下文就能读懂“庞大”是“很大”的意思,那么“庞”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只有借助字典这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才能理解,“庞”也是“大”的意思,可是作者为什么不说“大大的家族”,却说“庞大的家族”呢?至此学生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个词本身的意思,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作者用词的方法,学生可能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感染。咬文嚼字可以更牢固的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只有学生对一个词中每个字的意思理解了,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才不会出错;只有对词语的感受深刻了,学生对这个词的印象才会深,记忆才能牢固。我们付出那么多的精力让学生阅读、积累,怎么就不能把教材中优秀的词语和句子积累下来呢?教材,毕竟是无数的语文教育专家精选的啊!无论思想性还是工具性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可不能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淡化了教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咬文嚼字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