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6/3 16:16:36点击:1139作者:杨东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
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通知
苏教基〔2012〕22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决定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
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均明确指出,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目前,我省义务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让每个孩子享受有质量保障的教育,成为老百姓对教育的热切期盼。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一批薄弱初中,城市也有一批吸收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薄弱学校,影响和制约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薄弱初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关系全省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关系广大孩子的健康成长。启动实施薄弱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是推动初中教育从注重规模向质量提高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转变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薄弱初中提升总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提升以农村薄弱初中为重点的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差距的步伐,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主要任务
(一)树立奋发有为的精神。各地各校要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围绕工程实施,强化责任意识、开拓意识和超越意识。要紧紧抓住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始实施的契机,以项目建设为突破,校长带头,与广大教师一起,以改变全校师生的精神状态为突破口,刻苦钻研、不断反思,积极营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努力争先、领先、率先,通过薄弱课程建设,改革和提高薄弱初中教育质量。
(二)制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学校全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查找自身薄弱环节及其根源,研究制定学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并有年度实施计划。优化学科教学环境,切实加强薄弱学科课程实施载体建设,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校质量提升的平台。各地要对行动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核,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细化质量管理措施,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加强质量管理考核。
(三)重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依靠。各地要高度重视薄弱初中教师队伍建设,逐校提出针对性措施,在编制职数、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评优晋级等方面实行农村等薄弱初中教师优先。加快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为学校的质量提升提供可靠保证。学校要根据事业规模和队伍现状,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以专业能力为重点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省教育厅在骨干教师培训、出国进修和评先评优方面向薄弱初中倾斜。
(四)加强城乡学校结对挂钩。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加大优质资源共享力度,以共享促均衡。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学科课程的安排,从教学重点的把握到教学进度的控制,主动积极地引进优质学校的做法与经验,是加快薄弱初中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校际合作、师徒结对、名师讲座、网上交流等方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结对帮扶要覆盖到所有薄弱初中,对于通过结对帮扶、成功输出和运用优质资源效果明显的学校,各地要树立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五)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各地必须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加强学校的课程管理,保证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各校要高度重视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方法;要深化课程改革,围绕学科教学难点重点,组织集中攻关和集体攻关。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
(六)努力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各校要加强校本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突出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向科研要质量。摒弃简单灌输和机械训练等做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和成长规律的减负增效、富有创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具学具的研发和制作,增强教师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学习,普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各地教科研、电教、装备等单位要将帮助和扶持薄弱初中提高质量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予以安排,予以保证。
(七)开拓数字化学习新路径。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代表着先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平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信息化作为提升薄弱学校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重点研究,重点规划,重点建设,重点检查。各校要以优化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普遍提高教师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收集、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有效推进薄弱初中信息技术的同步发展和高效使用。
(八)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各地要高度重视薄弱初中改造和提升,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及师资配备上予以倾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从最薄弱初中做起,逐校突破。要设立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建设资金,对农村等薄弱初中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学校经费投入要高于全县(市、区)初中投入的平均水平,使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达到优质均衡发展要求。
三、以强化薄弱课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初中建设水平
从2012年起,我省将启动薄弱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初中薄弱课程建设,通过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和知识呈现方式,以项目引领、载体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课程学科建设,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省将扶持50所薄弱初中实施质量提升。
(一)课程建设对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素质、课程实施水平、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薄弱的乡镇初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60%以上的薄弱初中。项目学校须是定点保留学校,建设项目为学校最需改革的薄弱学科课程。有违反“五严”规定的学校不得作为项目学校。
(二)课程建设方式。采取省级扶持、市县负责、结对共进、整体参与的办法,加强薄弱学校薄弱课程的建设。
1.省教育、财政部门对薄弱学校质量提升进行指导,开展薄弱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培训,并给予经费扶持。
2.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课程的申报、建设、管理和相关经费的落实,教育局有关部门和教研单位具体实施。
3.项目地区明确至少一所优质初中与项目学校结对,挂钩帮扶,援助学校至少选派一名与申报项目相关的学科骨干教师,到项目学校挂职至少一年,帮助薄弱课程的开发建设。
4.组织与项目课程相关的各乡镇初中教师一名,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研究和实践。
5.倡导援助和参与研讨的学校与项目建设学校自主开展同类学科的同步建设、同步提升,创新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三)课程建设内容。根据薄弱学校质量提升的突破环节确定建设内容,主要围绕学科课程的开发、知识呈现、学习方法等展开,也可以确定为提升学生素质的综合性项目。内容包括:
1.学科情境和学科文化的建设;
2.重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验证平台;
3.学习难点内容的模型建构;
4.深化学生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方法演示;
5.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的拓展和链接;
6.学科教具、学具和设备的添置;
7.互动式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
8.提升学生科技素质的仪器和设施;
9.学校认为需要建设的内容,等等。
(四)建设项目申报。省组织项目申报培训,各市根据省下达指标,通过竞选方式明确项目建设县(市、区),组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填写申报表,并附具体项目计划书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材料评审,通过评审后,由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带领教育局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项目建设学校和援助学校校长、援助老师等参加现场答辩,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确定薄弱课程建设项目学校。
(五)项目管理。各地要成立由教育、财政部门人员、教研人员、学科带头人参加的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工程项目的指导管理。由县(市、区)教育局基教部门牵头,教研、电教、装备等单位参与,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各地要制定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经费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请各市将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申报表(见附件2)五份和具体项目计划书五份,于8月10日前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同时报电子版。联系人:许敬乔,联系电话:025-83335679,电子邮箱:xujq@ec.js.edu.cn。
附件:1. 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名额分配表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附件1:
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名额分配表
市别 |
推荐项目数 |
南京市 |
5 |
无锡市 |
4 |
徐州市 |
6 |
常州市 |
4 |
苏州市 |
5 |
南通市 |
6 |
连云港市 |
5 |
淮安市 |
5 |
盐城市 |
6 |
扬州市 |
4 |
镇江市 |
3 |
泰州市 |
4 |
宿迁市 |
5 |
合计 |
62 |
附件2:
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
项目申报表
课程建设学校:
帮 扶 学 校:
责任单位(公章):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
一、课程建设学校基本情况及建设内容
项 目 名 称 |
| |||
责任人及建设人员 |
姓名 |
职务 |
联系电话 | |
教育局主要负责人 |
|
|
| |
课程建设学校校长 |
|
|
| |
帮扶学校 |
校长 |
|
|
|
老师 |
|
|
| |
|
|
| ||
建设内容 | ||||
|
二、项目措施、保障及时序进度
|
三、项目支出预算表
单位:万元
支出项目名称 |
资金来源 | ||
市、县财政投入 |
省财政补助 |
小计 | |
合 计 |
|
|
|
一、设备购置费小计 |
|
|
|
××设备 |
|
|
|
××设备 |
|
|
|
…… |
|
|
|
二、教学资源开发费小计 |
|
|
|
××教学资源开发费 |
|
|
|
××教学资源开发费 |
|
|
|
…… |
|
|
|
三、材料费小计 |
|
|
|
××材料 |
|
|
|
××材料 |
|
|
|
…… |
|
|
|
四、实验费小计 |
|
|
|
××实验费 |
|
|
|
××实验费 |
|
|
|
…… |
|
|
|
五、培训费小计 |
|
|
|
××培训费 |
|
|
|
××培训费 |
|
|
|
…… |
|
|
|
六、其他费用小计 |
|
|
|
××费 |
|
|
|
四、申报意见
县(市、区)、市教育局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县(市、区)、市财政局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