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5/29 14:10:12点击:1190作者:杨鹏
江宁区周岗学校德育课程纲要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以“服务”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为我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并根据我校特点,将学生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服务”德育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 标
通过“服务”德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 识 与 技 能 |
·在家庭、社区生活的服务活动中巩固、运用、深化各学科所学的知识; ·能将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实际操作、与人交往、商品交易等各种知识与技能; ·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 |
·能综合运用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懂得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辛苦与不易,师长工作的责任与艰辛,理解师长,尊重长辈; ·认识到七十二行,行行不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 ·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乐的善心; ·体会金钱的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 ·懂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劳动意识; ·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增强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二、分年段目标
(一)一段(1-2年级)
1.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2.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初步感受为自己、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3.引导学生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苦与乐;
4.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二段(3-5年级)
1.热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了解家中各项劳动的过程,并参与其中;
2.积极参与班级的设岗育人活动,体验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乐趣;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实践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4.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学习自护自救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
5.进一步了解家乡,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三)三段(6-7年级)
1.热爱劳动,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并在家人的指导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乐于为自己、家人、同学、社区服务,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服务的乐趣。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实践活动,体验劳动者艰辛与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
4.学会综合运用自护自救方法,处理各种意外事故,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5.关注家乡的建设,能通过摄影、文学的形式宣传家乡的新变化、新成就。
(四)四段(8—9年级)
1.热爱劳动,具有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主动参与家庭建设,做家庭的小主人。
2.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他人带来快乐。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劳动者艰辛与快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学习各种卫生常识,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积极向他人宣传;
5.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
我自理,我服务
|
服务自我 |
服务家庭 |
服务学校 |
服务社区 |
一段 |
学会刷牙漱口、穿衣服、系鞋带、洗脸、梳头、系红领巾、修剪指甲、洗澡、撑伞、整理书包、包书 |
学会扫地、收拾书桌、整理玩具、床铺、洗抹布、给大人捶背 |
学会排桌椅、擦黑板、借东西给同学 |
给花草浇水、拔草、打扫楼道 |
二段 |
学会洗头、洗内衣内裤、洗书包、整理卧室、折叠衣服 |
学会收拾餐桌,洗碗,拖地,包锟饨,择菜淘米,烧饭 |
做值日、整理卫生角、清理餐桌、照顾生病的同学 |
整理花坛、给小树穿衣、擦窗、擦洗楼梯扶手 |
三段 |
学会洗衣服鞋子、煎鸡蛋、煮面条、烹饪蔬菜、擦皮鞋 |
清擦碗具、整理衣柜、美化卧室 |
班级文化布置、修理桌椅、为同学补课、保管电教设备 |
种树、美化社区活动室、清擦公共设施、助老助残 |
四段 |
学会荤菜的烹饪,学做糕点等副食品 |
为家庭建设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
班级文化内涵设计、清理风雨操场、整理体育器材 |
社区健身器材的维护、参与公共设施的管理与使用 |
我换位,我上岗
|
工农业 |
服务业 |
家政 |
其它 |
一段 |
养殖员、粉刷匠 |
营业员、图书管理员 |
一日奶奶、一日爷爷 |
教师、值日生 |
二段 |
种植员、农机员 |
交警、售票员 |
一日爸爸、一日妈妈 |
护士、保安、老师 |
三段 |
缝纫工、小会 |
服务员、促销员 |
今日我当家 |
记者、律师,医生 |
四段 |
农技员、小木工、 |
导购员、社区工作人员 |
举办生日Party |
演员、编辑 |
我学习,我拓展
|
自护自救 |
环境保护 |
历史文化 |
一段 |
自护自救(一) 1.怎样求助 2.安全回家 |
变废为宝(一) 小手工制作 |
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 了解家乡的民情风俗 |
二段 |
自护自救(二) 1.与人交往 2.火场逃生 |
变废为宝(二) “节水节电”调查与实践 |
了解家乡的特产 走进外国文化 |
三段 |
自护自救(三) 1.预防传染病 2.意外事故的处理 |
变废为宝(三) “治理污染”思考与实践 |
寻访家乡的名人轶事 发现新风新貌 |
四段 |
自护自救(四) 1.卫生知识学习 2.卫生安全宣传 |
变废为宝(四) 社区环境整治宣传与治理 |
摄影、文学作品的形式宣传家乡的建设与成就 |
第三部分 课程组织与实施
1.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中的人力资源,采取措施吸引各方人员的积极参与。家长和社区人士在实践中可以是组织者、引导者、陪同者,也可是受教育、受服务的对象。
2.注意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都不尽相同,自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容易各持一端。因此,要加强交流,使不同的看法和做法,逐步统一到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上来,实现各方教育人员在思想、情感、行动上的整合一致。
3.注意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必要时可以运用道具,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集各种体验于一身,创设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4.注意组织实施活动的灵活性、选择性,实施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德育课程教学:发挥品社、思品、政治、晨会、午会、班队等课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把德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材、课时、师资、资源、评估等各教学环节的规范化。
(2)社会实践活动: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要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等,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班队要结合德育课程内容和每月教育主题,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品社、思品、政治课教师,要探索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3)行为规范教育:各年级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要突出、要求要明确,细则要内化,要不断巩固原有的成果;大队部要以校本德育课程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检查监督岗,努力做到行为示范、检查公平、反馈及时、监督有效;德育处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专题广播、宣传橱窗、升旗仪式等的舆论宣传作用。
(4)社会育人环境:坚持密切家校联系的各项传统工作,发挥学生成长手册、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校联系等沟通渠道,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进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丰富温馨教室、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各班级定期根据年级段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出好专题黑板报、布置好学习园地,进一步营造育人环境。
第四部分 课程评价
评价与反馈是“服务”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服务签证卡”的形式记录学生九年的德育评价,通过各种途径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活动的热情。在评价时应突出:
1.评价主体多元
自评,评价体系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根据评价项目,对自己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学习、生活中,变他律为自律,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家长参与评价,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己某种一贯的和综合的品德行为方式。而这些方式也只有家长更为清楚,因此.家长更容易对学生进行真实性的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在德育评价中,是良师,也是益友。我们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被评对象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改正缺点,完善自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及学生自评的结果进行评价,更着重提出对学生以后的发展的希望,从而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2、评价方式的多样
模糊评价,学生自评分为满意、基本满意、还需要努力。减轻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 学生还可以在“是否需要帮助”这个项目中,对学校、教师或家长提出要求,这样,教师、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做到有的放矢。
评语评价,评价体系中家长和教师通过家长建议和教师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调动各层面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