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教育随笔>> 正文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从农耕方式的变革谈课堂教学改革

近十年来,农村的耕种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春耕夏种方式的变化源于人们对农耕方式固有认知的颠覆,如今秧苗青青的季节你会发现路边的田野里会有三三两两的老人或妇女拎着小桶拾掇着稻田里的杂草,或低头或抬头,一扭一放颇有节奏,没有追赶也没有任务,今天没有完成明天再来,反正有的是时间,农民已经习惯了这种劳作方式。

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没有的,过去种田很忙,夏季的农田耕作方式是先在秧田里育秧,待秧苗满月后再移栽到大田里,前提是要把大田耕靶匀称后方可,插秧的季节成了农村最忙活的日子,牵上线,一般每耘插秧7株,要求每株秧苗挺立,横竖距均匀且秧苗对齐。耕田、耙田、耘田非壮劳力不可,妇女一般手脚活。

timg (1)抛旱秧的出现首先冲击了人们传统耕作的观念,由于旱秧育苗限制了秧苗对水的需求,待到秧苗抛入到水田以后,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卯足了劲疯长,发棵足,分蘖快是旱秧的一大亮点。

抛旱秧以后,出现了水直播的耕作方式,简化了过去育秧苗的程序直接把稻种播洒在田里。

再后来水田耕作的方式得到了彻底的颠覆,旱播替代了水直播的方式,人们把谷种直接播撒在土壤上,仅用水润润,待谷苗出土长到约寸深的时候再灌水而后薄施一点儿肥料。

timg如今,水稻的耕种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陆陆续续的有人选择了机插方式,特别是政府加大了对机插方式的补助和扶持以后,风头更甚。

水稻播种方式的变革彻底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融入到了城市,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虽然,我脱离了农耕生活,但是,我知道每个地方的土壤的结构是不同的,即便是结构相同营养成分也未必相同,有的是矿物质的差别,有的是有机质的差别,因此,不同的土壤应该选择不同的耕种模式,比如,抛秧对土壤的要求很高;比如,水直播的前提是把田地耕靶匀称,根据需要分成陇状,其间最重要的是要平整,忌坑洼不平,因为落在洼地的稻谷会霉变不能出芽;比如,旱直播这种耕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滋生杂草和杂稻,科学除草是最重要的环节,可惜的是除草剂品种年年更新就是效果不大,因此,管理的过程也很费时;再比如,插秧机插种必须做到水田平整,土壤细腻,而且,要便于插秧机能够灵活运行,很多地方高低不平的田块并不能满足它,所以,不同的地块、不同地区的土地选择不同的耕作方式才是正确的,盲目的一窝蜂的效仿并不能都奏效,即便是效仿也要契合不同方式的需求,达到这种方式的操作要求。

农村耕种方式的变革现象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下载长期以来,教师话语权的缺失是中国的教育的一大弊端。这种教师话语权的缺失特别表现在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初期,专家主导的推进方式造成话语权几乎为“教育家”们所独占,教师仅仅是受众,是“洗脑”的对象,大量奔波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是“沉默的大多数”,同时又产生表述危机,“建构主义”、“双主体”、“主体一主导”一时充斥于各种会议、杂志、发言中,成为千遍一律的“套话、空话和废话”,尽管不少人对充斥一时的标签口号式的教育话语有很大程度的不认可感,但在权力话语下只能处于失语状态。

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很多学校也因所谓的教学模式声名鹊起,于是名目繁多的观摩活动风靡全国,不可避免的派生出许多名为参观学习实为“观光旅游”的学习活动,一些出了名的学校也落得个“钵满盆满”。

我们不能否认一些教学模式理念的先进性,但是,学习是一回事,落实就成了另外一回事,因为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该学校多年经验积淀的基础上,因此,这些教育教学模式未必就能够被其它学校所吸收、消化,盲目跟风模仿只能使某些教学模式盛行于“基地”,衰败于推广的路上,有的一段时间以后就消声蹑迹了,十足的造就了一锅“夹生饭”,新的没形成,却丢了传统的,有价值的。

到后来,检查如此,平时的教学也是如此,公开课更是如此,课堂上为激励而激励,于是,“棒棒棒!你真棒不绝于耳”;公开课为合作而合作,于是,是个问题就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交头接耳”,就算是小组合作了,根本就不去考虑合作的必要性;谈到友善用脑了,课堂上就放段音乐,闭起眼睛冥想就算是友善用脑了,关键问题是不这样还就不行,于是纷纷效仿最后导致激励效用锐减,合作意识疲软。

不可否认,很多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只是很多教学模式在建立之初大多可能是无心插柳或者试试看的心态,经过不断深入并加以整理逐步完善的,一定是多年积淀的结果,因此,建构模式的原发地才是它成活、生长的土壤,拿到别的地方就未必适合它成长,弄不好就是“南橘北枳”的结果。

学校与学校不同,学生与学生不同,老师与老师不同,学校教育的背景也各不相同,在诸多重要因素不同的背景下强行推进某种教学模式都是违背科学真理的。

不管是农村的耕种式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0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