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5/13 10:09:39点击:838作者:无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仔细研究于永正老师的课,你在受到有力撞击的同时,也会痛定思痛,拷问自己:我们今天的语文课上得对吗?错在哪里?于老师到底又在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我们的语文教学至今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然而究竟“家”在何处呢?
经过激烈的思辨,今天我们忽然明白:如果说,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从非语文、泛语文走向“教材”,只是走了一半的回家的路的话,那么今天的语文教学过分地重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只有重视语言、文字,只有真正重视识字写字和读书,语文教学才算真正回到了家。今天我们也谈识字写字的重要,也进行了识字写字这一环节的教学;也谈“读”的重要,也进行了“读”的训练,但效果怎样?于老师说,目前全国有99℅的学生朗读不能令人满意,有95℅的字写得不能过关。师生都知道“嗔怪”的“嗔”本意的科学解释吗?对于这一课中该掌握的几个重点生字和新词都能真正弄清它们的意思和用法、无一遗漏吗?对于不同的生字究竟怎样写合乎规范,师生写规范了吗?你用了多长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和写字呢?学完了一堂课后有哪些生字和新词使学生终身难忘、受益终生呢?学生读得有味儿吗?爱“读”吗?再看看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师们在干什么:识字写字走过场,指导读书装装样,千方百计为“感悟”,升华拓展来加强,备课上课“悟”不放,语文课成“感悟”堂。这种重“感悟”、轻“识写”的做法,使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又走向了一个新的误区。
再来看看于老师的课,教学伊始于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恬、眸、袅”等四个生字,并且问学生:“它们是什么意思?本意是什么?有哪几种解释?你们都查过了吗?”(这仅仅是问学生吗?)他还说,“恬静”除了表示人的表情外,还可以表示环境。“袅袅”共有四种解释。什么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行家,在语言、文字方面浮光掠影、大而化之、似是而非,以己混混使人昭昭,这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也教不出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再如,在教学书写“反文”时,于老师指出:“一横要靠下,不要写在一撇的中间,更不要靠上,撇要有锋,捺要有脚”。你看这几个关键点一明确,学生当然能将“反文”写规范。事实上,不管是听课的老师还是参赛的老师,平时又有几人注意到这“一横”所在的高度,又有几人写“捺”时有脚了?这就是文字,这就是学习文字。如果说人们讽刺问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孔乙己是过于迂腐的话,那么连“茴香豆”的“茴”字也不会写的华夏人更是悲哀!它启示我们: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要通过查字典词典了解其本意,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其特定含义、辨别其感情色彩(课标的要求);还要通过与生活相联系,让这些词语活起来,加强词句的训练。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同样,在朗读的教学方面,要切实地做到有味儿地读,有趣儿地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不仅要把“读”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手段,也要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目前,我们的朗读,师生都爱提高嗓门、拖腔拉调,似乎是一首高亢激昂的“赞美诗”;事实上,我们课本中的大部分课文为叙事性文学作品,而叙事性文学作品在朗读风格上更多的是低婉慢叙般的“童话剧”。不分体裁,不分情感基调,篇篇都是一个腔调,这样的朗读训练又怎么能读出味儿来?读出趣儿来?又怎么能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无怪乎于老师花了近二十分钟时间专门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花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专门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鲜明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再联想到我们当前的教学,似乎语文教学就是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感悟,就是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凿井式深挖微言大义(当然并不是指要轻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似乎没有“感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感悟”就没有教师的精彩,没有“感悟”就没有课堂的生命,没有“感悟”就没有教学大赛,没有“感悟”就不叫素质教育,没有“感悟”就不叫新课程。这种重“感悟”轻“识写”、重“人文”轻“工具”、重“内容”轻“表达”、重“思想”轻“语文”的语文教学现象,已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向了另一个误区。
从大赛课到公开课、示范课,我们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教师大多喜欢上第二课时而不喜欢上第一课时,理由是第一课时不易出彩,而第二课时却能上得异彩纷呈。为什么呢?因为第二课时有“感悟”教学。即使有少数敢于“冒死者”上了第一课时,也是将本属于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的部分上成深刻感悟的味道,喧宾夺主,大造声势,将第一课时上得不伦不类,煮成了一锅夹生饭。是什么因素使然?归根到底一句话,是“感悟至上”的指导思想在作祟。
这种重“感悟”、轻“识写”的语文教学现状,如果再不立即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再不立即加以纠正,必将不能很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必将不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必将严重地动摇“语文”作为人生发展基础学科的地位,必将严重地削弱国人的文化素养,把文化人变成贫嘴,把贫嘴变成聒噪小丑,把聒噪小丑成混世魔王,中国也将会从此失去语言文字学家。
正因为如此,我市著名特级教师、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严仍江老师曾在去年的《凤凰语文论坛》上以游戏的方式告诉我们,小学阶段不论是低年级段还是高年级段都应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今年在本次市小语年会及青年教师阅读课教学大赛的前前后后都提到过要重视教师的书写和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并将其作为赛课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了识字写字教学,并把这一目标由原来的侧重于低年级段扩展到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再到大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及贾志敏老师的《老于的忧虑》,一次次在我们的耳畔敲响了震耳发馈的警钟:必须立即走出重“感悟”、轻“识写”这个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狠抓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性目标的落实,加强对重点性目标的研究与探索,将“识写读背说作习”与“感悟”教学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和崇高精神品质教育紧密结合,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切实夯实语言文字基本功,文以载道,以文悟情,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