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学科专栏>>正文

《螳螂捕蝉》听课反思

《螳螂捕蝉》听课反思

3月22日,周岗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在尹红霞老师执教的《螳螂捕蝉》下拉开了帷幕。尹老师那种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教学风格让感受颇多。

《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掌握。“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楚”之间的联系,学生也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学生一读就能明白的课文,如何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兴趣呢?老师这节课上做了最好的诠释,她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大胆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点一一落实解决。

在借鉴尹老师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下几个版块:

第一版块: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明白寓意。由于本文的结构特点,故事中套着故事,而《螳螂捕蝉》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就找了这个切入点,直奔中心,引导学生注意力直接指向9—11自然段。这个版块中,我又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引入原文,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读一读,领略了我国古诗文语言的简介凝练而富有韵味。

第二个层次就是复述课文《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我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寻找复述课文的方法,再进行指导总结,让他们明白可以抓住关键字词来复述课文。而对于这个环节,相对来说较简单,我主要针对的也是学习中下等的学生,让他们复述故事,将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寻找复述课文的方法,再进行指导,总结后让他们明白可以抓住关键字词来复述课文。这样两个层次,让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都有收获。

第二版块:比较不同的劝,从而突出少年的劝法的巧妙。如果单这样人物形象就不丰满了,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批注,从而感悟少年这个人物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在文本的深处和细处感悟人物特征不仅符合该类课文的特征,又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使课堂有张力。但是,这个环节我却没有处理好,总想让学生说但又不放心学生说,老师的话一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就少了,把学生学习的机会给抢夺掉了。

第三版块:语文能力拓展。本来我安排让他们分角色朗读的,因为上面的设计我是打破了课文原来的顺序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通过朗读来系统整理一下。但是在课前,学生却兴致高涨,问我能不能演一演?看他们兴致那么高,我就不忍心拒绝他们了,课前他们还做了很多的道具,还问我:“蝉、螳螂、黄雀可以说话吗?我可以加台词吗?”等等。我就想,不管他们表演得怎样养,他们能这样积极地去排练,在排练地过程中或许学到的语文知识更多。本来我想在文中许多地方设计补白但都没有来得及。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