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学科专栏>>正文

观赛归来话素养----写在10.28首届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后

 

    观赛归来,已接近晚八点,这会儿,对于已经完成赛事的选手们来说,该是轻松的了——实在是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今天的整个赛程,一场场展示精彩纷呈,不知引发了我多少次慨叹:这些老师,真是了不起,这是怎样一种高度的紧张与挑战呀!

    上午我们观摩者听得很轻松,看得很愉快:一是朗诵展示,二是粉笔字展示,三是才艺展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不假,我们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各位参赛选手可谓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难分伯仲,真是难为了今天的评委老师们了!我说,教师队伍真是藏龙卧虎,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他们集中代表了当今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开场的1号选手就是南京的陶静老师,她的粉笔字娟秀工整,《安塞腰鼓》朗诵字正腔圆,民族舞蹈《铃铛少女》更是夺人眼球,惊艳全场;14号选手长于朗诵,工于书画,善于表现,博得全场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所作对子“六朝古地群贤至,七彩语文素养提”更是赢得满堂彩,为追求完美雕琢一个“汗”字,真是让他几乎出汗了;还有那位非同一般的“花木兰”,舞蹈、书法、课件制作无一不精,在短短五分钟内让人领略到她的全才,获得才艺满分……我只能一次次惊叹,一次次鼓掌。

    下午的比赛是课堂教学展示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这对于选手们来说,更是到了紧要关头,一是所占分值很大,容易与其他选手拉开差距;二是这个环节与语文联系更加密切,更能体现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素养,从而更具说服力。因此,我完全可以想象到选手们的紧张心情。但是,或许正是这个环节展现的是课堂,教师们少了舞台感,因而更表现出一种洗尽铅华的从容、美丽与大气。

    首先说课。比赛究竟是比赛,各位选手在比赛前一天抽取执教内容,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形成教案,制作课件,其间的紧张与忙碌是我们局外人难以感知的,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之大更是我们所不能感同身受的。1号选手的《孔子游春》,紧扣生字教学,一个“袤”字,一个“逸”字,一个“凿”字,让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现场老师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儿,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从那看似不经意的介绍感受到教师的文化功底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对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整个会场也仿佛洋溢着泗水河畔的融融春意;2号选手执教的《惊弓之鸟》抓住“能手”一词让学生多元化感悟、理解,淡化情节发展,突出语言文字,注重字词的扎实训练,体现出对中年级段教学目标的正确诠释;3号选手执教《翠鸟》一文,一“看”一“听”把人带入情境,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说说、背背、写写,所花时间不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4号选手执教《白杨》,紧扣第三学段的要求,不仅注重带领学生感悟语言、读好课文,更是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而有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由于特殊原因,5号选手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未能领略其精彩,这里不能妄加评论。但是,课堂总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个人感觉各位教师的精彩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小瑕疵。例如1号执教时,孩子已经答出“论水”、“论志”,或许不如我们教师预设的“言志”一词精彩,却也无需在这个环节多作纠缠,而应淡化处理一下,把关注点落实到下一环节“赏春”的理解感悟中来,或许读得会更到位,对文字的感悟更扎实;2号似乎有点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在读“真有这样的本事”和理解“能手”一词上花了不少功夫,略嫌拖沓;3号或许是高年级教师,面对三年级的小豆豆们还有那么点不是得心应手,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关注背和写,却未能很好地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情趣性,未能深入理解,因而孩子背诵和练笔颇有点困难;4号选手似乎太过紧张,总把自然地和意义段说反掉,而“理清脉络”花费时间比较多了,精读第一段的任务未能圆满完成,使人为之遗憾。

    其次是知识素养的现场抽签答题环节,颇有些像“青歌赛”,也是高潮迭起,让人由衷感佩大赛组委会的精心设计。客观题目类型紧紧围绕“语文”这个核心内容,涉及到汉字的笔画笔顺、错别字、古诗文、历史、音乐、美术等等,全面考察了教师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佟乐泉教授的精彩点评更是让所有现场观众受益匪浅,他用悦耳的京腔京韵,把汉字、汉语诠释得深入浅出,既有对文字的精准溯源,又有对汉语言规律的独到阐述,也有对所有教师的殷殷期望,令人心悦诚服。经过他的讲解,一直自信地认为自己不怎么写错别字的我才知道以前所写的“美仑美奂”竟是错了,“轮”是“高大”意,“奂”是“广阔”意,真是惭愧得很。看来,我今后还要更加注重咬文嚼字才行呀!除了客观题外,主观题更是我所感兴趣的,其间呈现了一些文字或视频的教例让选手现场点评,考察的是选手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考察的是选手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考察的是选手对课堂教学的敏锐感知。每当一个题目出来时,我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将自己的理解与选手的回答进行对比,看有什么见解上的异同,再听听佟教授的点睛之评,思路与理解就更明晰了。几位选手的回答都抓住了要点,如1号选手在谈《草原》课例时从教师的评价,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处理及师、生、本的对话三个方面阐述,不能不佩服其思维的敏捷和语言表达的流畅;2号选手就《赵州桥》课例谈了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应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活动主题等,十分准确;3号选手和4号选手分别从评价语言的运用角度谈到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性,度的把握以及评价必须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进行等,也是精准到位。佟教授对于这个环节的点评更是让人产生“胜读十年书”之感,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关注细节,吃透教材,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学生,行为有标准,才能以自己的高素养带出孩子的高素养来。

    今天的观赛,我感触良多。由于大赛主题是“语文教师素养”,我不禁要进一步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究竟是什么?我想,这个素养涵盖的东西太多太广,今天的观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表现给了我明晰的答案——知识、能力、态度。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热爱语文和孩子的,应是知识广博的,应是收放自如的,也应是一丝不苟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样的大赛,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