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正文

一种挥之不去的“牵挂”

一种挥之不去的“牵挂”

题记:操场上,学校第四届“立美”体艺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两天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释放天性,或歌或舞,或唱或跳,或观或赛,忘却的是烦恼,留下的是汗水和快乐。

孩子们在操场上玩得很嗨,参加项目的,没参加项目的脸上除了笑容还是笑容,即便是班级或同学失利了,懊恼也仅仅是稍纵即逝。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我们或许根本就不知道在他们的中间尽然有小提琴拉得这么好的孩子,也不会知道他们尽然有如此的表演天赋,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

IMG_3199开展类似于这样的全校性活动,最忙碌的莫过于班主任了,他们较活动组织人员至少多了一种牵挂,一种对学生安全、比赛成绩的牵挂。

过往的经历历历在目,勾起了曾经的那种“牵挂”,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

2011年秋季班上转走了两位女生,开学的时候谢夷琳回老家上海了,她去上海闸北区的实验小学读书,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应该远远优于我们这里,很文静的一个小女孩,聪明,成绩也很好,尽管有点舍不得,但还是为她高兴,她肯定有更大的发展。

刘海燕来自于湖北农村,姑姑嫁到了这里,新学期开学转学来了三个外地学生,我们三年级的三个班主任抓阄选学生,最后刘海燕被我“抓”到。也许人生地不熟的缘故,刚开始,小女孩怯怯的,不敢与人交流,语言上的障碍也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为了鼓励她,上课我经常给她发言的机会,使她获得成就感;安排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她,很快她就融入到班级中来了,期中考试过后,我把她作为班级之星推荐到学校,她的名字和照片上了学校的一周一星专栏,这个举措对她触动很大,三年级的下学期开始她就完全和本地学生无二了,她的字写得很好,常常是老师展示的对象。

父母不在身边IMG_3185,姑姑一家人要外出打工了,这学期被转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就读,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悄无声息的走了。

IMG_3275不知怎么搞的,刚开始课堂提问的时候偶尔也会提到她们的名字,有一次一节课中提到了三次,以至孩子们都笑了。空余的时候也会想到她们,尤其是担心刘海燕,她又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依然是人生地不熟的,教材也不一样,不知学习得怎样了?不知天时地利人和占了几成?我无从知道其他任课教师有没有这个感觉,或许这就是班主任的一种牵挂吧!

每天,我到校很早,那时学生才来了几个人,有人问我:“你干吗来这么早啊?”虽然每次都是避重就轻的敷衍过去,其实,我是担心来得早的学生会出现什么意外,因为在老师脱管的时候,孩子们还是很调皮的。

学生们一般听语、数、外老师的课相对认真些,而对一些常识性学科认真程度要差一些,因此,常识性学科上课的时候我有意无意的会在窗前走过,巡视学生,为的是了解哪些学生在课堂上会有状况,另外,对孩子有些威慑力,假如不做班主任的话或许也不会有其心思。

排队上下楼梯的时候,走在前面会牵挂后面,走在后面会在意前面;大课间学生涌向厕所,会担心拥挤......刮风下雨了,回到家的我会担心窗子有没有关好,即便是窗子关好了也总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这种感觉或许就是一种牵挂。

有的时候牵挂并不是刻意所为,只是一种下意识,时间长了牵挂成了一种习惯,正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牵挂,我们的工作才会累并充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