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随笔>> 正文

有感于”不讲道理“

有感于“不讲道理!”

       钟芳芳

上周,孙老师来我校开讲座。

孙老师个子不高,圆圆脸,戴着副眼镜,有一股子“狡黠”的味道。当然,在城区学校和学生“斗智斗勇”,没有“两把刷子”,是镇不住场面的。果不其然,孙老师就他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侃侃而谈,其中心思想就是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当然,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这样的方法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而且城区的孩子很少有留守儿童,家长的素质也比农村的高了不少。这对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工作上的支持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农村小学如果完全照搬这一套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从其做法上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能力在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成为取胜的关键。“懒老师教出好学生”这句话早已经耳熟能详。事实也的确如此,老师做的越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越差;老师讲得越多,学生思考的就越少。这不仅在教学上是至理名言,在管理上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报告听到中途,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也让我对以前的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豁然开朗。“不要讲道理!”字字铿锵有力。接着,他又是这么解释的:“我不和你讲道理,你做错了,我就罚。你受了罚,对你行为的后果感受比我说一万句道理要有用。”真可谓字字珠玑,联系我们现在的学生,正是缺少了这样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因此才屡“教”不改。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平时举手挺积极的,也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可是他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总是会随便说话。以前批评他,好一两天就故态复萌。听了孙老师的讲座后,才终于明白自身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于是,我不再和他讲道理,因为刚刚一年级,说的太多怕他记不住,就和他约法三章:上课时如果不举手就说话,那不但小星星得不到,还要到办公室背书。第一天,没忍住,说了一句话,我没提醒他。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语文书让他背课文。不一会背完了,小声的说:“老师,我背完了,能走了吗?”我说:“不行。”他眼睛看看我,又回去把课文背了一遍。第二天,上我的课,他坐的端端正正,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下课。下课铃响了,瞥了他一眼,只见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后的一周,虽偶有反复,但情况已明显有所好转。我在想,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或许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前提是什么?是一个有着完整人格的人。社会的家庭的各种因素造成了现在的孩子撒谎、不愿意承担班级公共事务、推卸责任等等。如果在学校的教育环节中也缺乏这样的习惯养成,那真不敢想象他们走上社会之后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总能听到这么让人惊叹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