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0 9:42:18点击:1438作者:无
翅膀没有在天空中留下痕迹,但我真的飞过……
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人生的另一种奢侈。
从18岁那年踏上讲台成为老师,迄今已有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从刚开始的满腔热情但无方法到现在渐渐明白为人师的内涵,自我感觉在一点点成长着。回顾这些年的教师生涯,感想良多!
颓废篇:80后的我,慢慢老去
我依旧想象着自己18岁的那年,怀抱着崇高的理想走上工作岗位,浑身上下充满着动力与激情。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为了追寻内心深处最真的梦,那一切转眼的瞬间都变成了甘甜。
80后的我,没有了90后的那份自信与激情,有的仅是一具为生活奔波不休的皮囊怀揣着一颗疲惫的心。
也许,80后的我早已老去,曾经的花样年华也早已悄然而逝。蓦然回首,自己才发现苦寻的只是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
受益篇:厚积薄发,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为一名教师身肩着文化的传播,灵魂的塑造。因而我必须具有奔涌不息的知识汪洋,方可满足学生不断吸吮知识琼浆的需要。正如余秋雨所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我曾是一个很不喜欢读书的人,随着教龄的增加,我越发懂得博览群书,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以及提高文化品位的重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基于此,我已把阅读作为生活习惯,工作再忙我都会抽点时间来读书。其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还要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艺术,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驱使我加强学习教育理论以增强自身理论的深度、广度,并开始尝试把自己工作中的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写成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章偶尔获奖发表,给我带来一份额外的欣喜。
与书相伴,我的内心多了一份闲静,生活多了一些充实,教学多了一点睿智,渐渐地,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学的底气,慢慢走出了工作初的失落和迷茫。
育人篇:为人师表,彰显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尤其是为人师者,不能用老师的威严让孩子屈服,而是用自身的言行来感染学生,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不令而行”。一直以来,我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处处给孩子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也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受到感染,继而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有造就自己的高尚人格,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去感染、修正、完善学生,成为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催化剂。我坚信只有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学生亲近、信任、尊敬、爱戴的人……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茁壮成长,并放射出绚丽的生命光彩!
困惑篇:问题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育,几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甚至我们经常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很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但不得不承认学校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同种类的“问题学生”。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也有教育行为不当引起的,还有学生心理问题和个人因病引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问题面也似乎越来越广,涉及的范围同样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复杂。
问题学生困扰着多个家庭,网络上的报道,身边的亲眼目睹,无不一次次震撼着我的灵魂。转变“问题孩子”是获得教育教学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虽然说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都付出了真情和爱心,但是又有几个“问题学生”欣然领情接受了呢?
仰望星空,反思自己,回忆逝去的时光,才发现留下的痕迹已逐渐淡去。最后,用北师大肖川教授的话作为结束语。
带着信念去追求,
带着希望去寻找,
带着爱心去探索,
带着自信去上路,
前方的路远远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