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6/28 14:49:25点击:1369作者:无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
【内容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本文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数学教学学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具备妥善整合各种教学关系的能力。又从教师应重视在课前与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来阐述教师该怎么去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效率 策略
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获取系统知识最重要的的途径,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学生听懂了,学会了,那么也就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
一、课堂教学效率的含义与提出的原因
所谓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说一节课的时间能上两节课的内容课堂教学效果就好,而是看这一节课中是否能让绝大多数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是否真正学会了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现象。
一种现象是,有的老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和新形式,盲目的去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索等新的形式,而忽略了对数学本身的教学,课堂确实热闹多了,孩子确实高兴多了,但是教学效果倒未必提高了,甚至是下降了。这就是为什么一节公开课上完了,要用2节课的时间再去巩固的原因。
另一种现象是,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在课堂上忽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考习惯的培养,而重点把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学完,用大量的时间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可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数,但是加重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忽视了数学思考方法和思考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数学潜力的发掘非常有害,甚至让学生讨厌数学这门学科,这无异于竭泽而渔。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但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而且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教师本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这在本质上要求从“个人”与“集体”两个维度来衡量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情意”等方面的发展。
1、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只有对教学中有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才能使教师对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精炼而富于启发性,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才能既有难度又有坡度、清晰度。这就是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只用短短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清楚一个概念,而有的数学教师说了半天,学生还是听的云里雾里的原因。比如说,在教学“认识梯形”时,我就听过以为老师,在和学生讲述梯形概念的时候,总和学生纠缠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虽然此话不错,但是过于罗嗦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提炼,其实在教学时,只要抓住“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句话,如果有学生再说,“梯形的上底、下底不一样长;”“另外两条腰不相等”等特征时,就让学生去比较是否符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句话,让学生明确,其他的特征其实都被这一句话所涵盖。
2、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防止数学教学思维的片面性与简单化导致形式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泛滥。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有所区别的,有的侧重于讲解、有的侧重于练习、有的侧重于探究,对数学教师而言,课堂上哪些内容该教师讲,如何讲,哪些内容该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清晰的数学教学思维。尤其是对那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数学教师清晰的教学思维,及时地捕捉信息、重组信息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比如说,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一个错例,那么老师就应该立刻能判断出这个例子是否是其他同学也容易错的,是否与今天所教学的重点有关,而去决定是一带而过,还是仔细分析。要做到这些的前提是,教师课前是否认真备课,是否对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非常了解。
3、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数学方法的掌握克服解题的盲目性,透过不同现象抓住其本质,训练创造性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素质。要作到这点,老师对数学的概念本身的理解,对解题策略本身的蕴涵的道理必须非常清楚,不然老师对这些内容都没弄清楚,怎么可能让学生理解呢?
4、教师应具备妥善整合各种教学关系的能力。
(1)就教学目标而言,要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方面目标整体上的全面性、均衡性与具体课堂中的选择性、侧重性的关系;就教学对象而言。要能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在面向全体的理念指导下努力面向每一个个体;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如,A类同学会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遇到障碍,而B类同学可能会在解题所需条件的选择上有困难,而C类同学应在解题方法多样性上加一提高,
(2)就教学方式而言.要能注意处理好接受学习、启发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目前社会上比较提倡启发式的学习,有很多老师不论教学什么内容都用启发式学习,我就听过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因数与倍数”,在教学中老师举完因数的例子后,让学生给这些数起名字,然后就A说、B说、C说,一直说出“因数”这个词为止,其实这个内容完全应该用接受式学习,直接告诉学生这类数就叫做某某数的“因数”就可以了。不然反而浪费了时间,也起不到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3)就教学过程展开而言,要能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尊重数学教学文本的基础上超越和创新数学教学文本;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通过演示,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Sh,在做练习的时候,有同学提出,用侧面积的一般乘半径求出的结果与体积公式求出的结果一样,这可以说是课堂中学生的一个生成,那么我就抓住这一点,对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演示和验证,说明也是对的,从而又引导学生发现了用,半径乘高再乘底面周长的一半也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这样既尊重了数学课本,有超越了数学的课本,使学生对圆柱的体积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解题的方法有有了更多的思路,这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4)就教学结果而言,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我们上一节课的目的,到底是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还是教会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我想两者都要,但前者只是表,而后者才是本,其实数学的教学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孩子学会的思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生“会学”的这一能力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出来的,这还需要在每一节课中不断的渗透。
(二)教师应重视在课前与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1、学生课前质疑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别人让你找东西,但是不告诉你找什么东西,我们是无法找到的,因为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明确。而如果告诉你在哪里,要找什么东西,那么你找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提高。同样的道理,学生听课效率不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知道在课堂上需要学到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因为我教学两个班。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地有意识的做了一个试验,在教学“素数与合数”这一课时,在A 班我要求学生课前仔细自学,在上课时先提出各自的问题互相交流,然后我再进行新课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可以感觉到我的学生们都在思考,不时还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下课后还有学生在讨论为问题。我可以说这节课是高效率的。在B班,我和往常一样,没有要求他们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虽然学生思考的都是老师问的问题,课堂上关注的都是老师所关注的,思维也是跟这老师的思维在走,但是我感觉不到智慧的火花,没有思维的碰撞。在课后的作业中,所有反映记忆性知识掌握情况的题,两个班的正确率相仿,但是综合题,需要辨析概念的题,比如,判断“素数与素数的和一定是一个偶数。”A班学生做得明显比B班学生正确率要高。这就是因为A班的学生经过预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变德更会思考了。而B班的学生只看会了形式,中间蕴涵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他并没有懂。可见,学生是否有质疑的习惯对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在预习前对中等生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放学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预习时思考这几个问题,第二天在课前回答。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认为三角形和什么图形的关系比较紧密?2、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3、数学家是怎样找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的?这样学生预习时就有了目标,有了思考的过程,经过学生的课前思考,就可以大大降低课堂中的引导和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老师提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的价值,一定要触及到数学概念的本质。
2、鼓励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辩论中加深理解。因为只有争论才会有提高。只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多放争议这个问题才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争论,从争论中获得对问题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但争论决不是盲目的争论“是”或“不是”;“对”与“不对”,争论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经过思考的理由,对应该有对的理由,而错也要说出他错的思考方式,从中找出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在争论中双方都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不是盲目的起哄。
比如:在教学完“素数和合数”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把“0”也放进去,那么你们想一想“0”应该放在哪一边呢?让学生去争论,让学生用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去说明自己的观点。虽然看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好象没有什么意义,但通过讨论,学生对素数、合数、0的概念与特点,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不单单是解决了一个问题。
争论最多,最激烈的课堂应该是最有效的课堂。
3、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沉,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两根小棒组成一个图形,引入角的概念,再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哪些地方有角,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身边哪些东西有角。比如:钟面两根指针未重合就形成一个角,红领巾有角等。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应给予肯定。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老师们也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这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而定。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分钟的内容在三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可以省出大量学生实践的时间;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这么多的好处,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不少教师因为有了自带的电脑光盘而忽视了板书,有了课件的演示,而忽略了教师的当堂示范。从而变成了,学生在向电脑学习,电脑在给学生上课,而教师只是一个讲解员。如此一来,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多媒体走进教室的目的相反。
我认为,在数学课中,教师能在黑板上演示清楚的决不要用多媒体,比如,在计算教学中,竖式计算的过程,在平面图形教学中图形的绘制,一定要教师板书演示,而不能让学生跟着电脑中的过程学,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电脑中是反映不出来的。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
只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光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去教和学,师生还要在课堂之外经过大量的准备和思考。这样才能使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可能。当然,并不是说一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学得很好才是课堂效率高,因为每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在课后继续鼓励他去研究课外的数学知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仍然需要在课后为他查漏补缺。在课内和课外都下了工夫,我想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了。
【参考文献】
[1] 菜福山,《对数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年。
[2] 秦爱昌,《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特征的研究》。载《小学数学教师》,2002年第4期。
[3] 梁秋莲,《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辽宁,辽宁教育杂志社,2007年。
[4] 陈雯,《浅议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载《小学数学教育》,2007年第8期。
[5] 邓清梅,《浅谈“自主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