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学科专栏>>正文

捕捉稍纵即逝的习作灵感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学校为了迎接南京市实验小学的检查验收,专门从花卉市场购买了一批花草盆景,分别放置于校园适合于师生观赏的地方和每个教室,在鲜花绿草的装饰点缀下,校园显得格外的清新、美丽。

8日早晨,长假结束,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准备进班指导学生早读。走近教室,我发现同学们没有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是围在一盆景处饶在有兴致地观赏,不时地还发出一些赞美声。看到我的到来,同学们很不情愿地回到座位,拿出了语文书,偶尔还用眼睛瞟一瞟那些美丽的盆景。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很想继续观赏鲜花,只是老师来了,他们别无他法。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又是那么的心有不甘。

看着大家不甘的眼神,我没有要求大家继续读书,而是索性将几盆盆景端到了讲台上,和大家一道欣赏起了这几盆盆景。在欣赏盆景的同时,我同大家聊起了盆景:鲜花好看吗?鲜花哪儿最好看?你能将鲜花的美介绍给大家听听吗?眼前景、心里情、口中语。听到老师的问话,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色彩的美,有的说形态的美,有的说绿叶衬托花的美,有的说是花装饰了教室的美……就在大家充满激情地议论之际,我又不失时机地迁移话题:我们现在欣赏着美丽的鲜花,知道它的美,但是,还有很多人欣赏不到它的美,我们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像我们一样也能欣赏到这些美丽的鲜花呢?

“用笔写下来!”

“好,现在就请大家用笔将看到的美丽的鲜花用笔写下来,看谁笔下的花最美?”

于是,大家纷纷拿出笔,兴致勃勃地写了起来。

    看着大家专心致志的样子,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许多语文老师都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与探究,总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喜欢习作,希望他们每次习作时都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很多同学一听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有的则是报以应付、敷衍的态度,胡乱的用些文字凑活过关。学生的习作不是空话套话就是语句干瘪,毫无生气;偶尔眼睛一亮,发现一片写的精彩的,再一细读,竟是从某作文选上“引用”来的。习作教学真的不知该怎么教了,这好像已经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共识。今天,虽然大家兴致勃勃地写着,但却不知学生的习作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借着巡视之便,我随手拿起了一位同学的习作,想看看写的究竟如何,不读便罢,一读是令我吃惊不已,没想到她的笔下竟有如此精彩的句子:

    习作片断1  有的如少女刚洗过的长发,蓬松的披散下来;有的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脸庞,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有的向外舒展,又有些下垂,好似瀑布从山顶倾泻而来……(陈明仪)

    真没想到!难道……我带着疑惑又有意识地选择了两位同学的习作,没想到他们的习作也是大出预料:

    习作片断2  花瓣长长的,靠近花蕊的地方是淡紫色的,而瓣尖则是乳白色的,看上去很有爆发力,就像夜晚绽放在空中的烟花,煞是好看;花蕊是金黄色的,立在花的中央,犹如那天空中最后的一抹晚霞……(刘乐怡)

    习作片断3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盆花,那诱人的紫色花瓣,那翠绿的嫩叶,那婀娜的姿态,让人充满了幻想,仿佛里面藏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俞点)

    批改完这次习作之后,我震惊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这批我认为习作水平差强人意的学生,写出了如此令人咋舌的文章(片断)来。每位学生的习作水平似乎在转眼间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怎么回事呢?令人费解、令人深思。

    我找来进步最明显的几位同学,同他们谈起了本次习作。

    师:今天,老师本来没有安排大家习作,只是见大家都在欣赏花,我才让大家在观赏之后进行习作的,令老师没想到的是,你们的习作竟是如此的精彩,你们能谈谈是什么原因吗?

    生1: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是觉得有话可写。

    生2:因为我们看得非常仔细,所以才写得出来。

    生3:当老师总是让别的同学发言,而不让我发言的时候,我就想动笔写。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抱怨他们不听老师的话,使我们煞费苦心的指导付之东流。其实,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跟他们的年龄和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历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有话可写,就能写出一定质量的文章来;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而凭空想象的时候,他们的习作就会觉得空洞、枯燥。这是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而我们很多时候都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己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只关注如何交给学生习作的方法与技巧,而忽视学生是否听得懂、是否理解;只关注如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是否有话可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谈话,进一步验证了这个道理。有的时候,某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看似平常,但在学生的眼里,他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有趣,此时,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习作的灵感是在他们的脑中迸发的。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把握并加以指导,学生将会以很高的热情投身其中的,他们一定会写出令老师满意的习作出来的。只是这种创作的灵感并不是长时间保持在脑中的,而是瞬间的,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应该要善于发觉、及时把握。

    要及时把握这种稍纵即逝的习作灵感,需要我们敢于创新而不墨守陈规、按部就班,需要我们在有些时候能够突破时间、地点、内容的限制。因为学生迸发习作灵感的时候不可能都在课表安排的习作课上,有时可能是在早读,有时可能正在阅读课上,有时可能是课间……

    突破时间、地点、内容的限制,并不是要我们不去执行课程计划,随意的改变课程的设计,而是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迸发习作灵感的时候,灵活的调整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灵感的指引下进行习作练习,从而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习作。而不是当学生迸发习作灵感、具有较强的习作欲望的时候,我们视而不见,当学生的习作灵感消失、习作欲望减退甚至没有习作欲望的时候我们来组织习作教学。

    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有灵感的时候,写起文章来那是才思泉涌,犹如神助,而缺乏灵感时,即使绞尽脑汁,也很难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来。我们的学生习作时也是一样,当学生迸发习作灵感的时候,一些妙词佳句就会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也会写出优美的习作来。

    学生写出精彩、优美的文章,对以指导学生习作为己任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一种企盼已久的教学效果,也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觉学生的喜怒哀乐,善于捕捉学生习作的灵感,把握习作的时机,让学生在灵感中写出妙笔生华的习作来,让学生在灵感的指引下不断的提高习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