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学科专栏>>正文

教师,麦田守望者

 

工作二十五年了,曾经初为人师的一份喜悦与热情大多慢慢地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教学工作给消磨,教师这份职业在自己看来有的时候已变得乏味而枯燥,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犹如镜中望月,近在咫尺,又似乎远在天涯。因此经常会不经意地问自己:“明天我该怎么去当老师?”这也许算不上是一种担忧,但的确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思考。而前一周上了两节二年级的音乐课,让我对这个常常扪心自问的的问题有了较为满意的答案。

二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运动场,听赏乐曲有伴有律动的童声齐唱《大家来做广播操》、木琴独奏《乒乓变奏曲》、管乐合奏《运动员进行曲》等,而学唱歌曲主要是《钻山洞》和《拍皮球》,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感到特别快乐。之所以快乐,并不是教学环节设计得如何精彩,也并非教学活动展开得如何顺畅有效,而是在课堂中,我和学生尽情地享受了一份纯朴、热烈的快乐。在和学生一同随音乐律动时,我叫他们“小朋友”,与此同时,我也真的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大朋友”了。这其中也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感染了我,大家都陶醉在“小白兔呀起得早,伸伸臂儿弯弯腰……看谁钻得快钻得好”的音乐氛围中。也许是受音乐的感染,也许是受学生那份认真而又天真的劲儿感染,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幸福:有一片宽阔的天地,可以任由我们(指我和我的学生们)欢跃;有一段美妙活泼的音乐,可以任由我们享受。而最最重要的是,在课堂里始终会有一群可爱的孩子陪伴在我的左右。我这个大朋友始终注视着面前这么多小朋友的表情是否开心、笑容是否灿烂、求知的目光是否渴望,然而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往往又取决于我是否能认真地劳动(备课)和真诚地付出。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老是在想:有那么一群孩子活跃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个几万个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拦住——我是说孩子们在狂奔,也不知道我自己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拦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这段文字描述非常朴实,表达的思想也很朴实,然后这难道不也是一个普通教师的真实写照?教师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需要有一颗平和、静气的平常心,需要坚持,能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上能走进孩子的心里与他们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方式,以便今后更好地工作,为学生服务,为学生付出;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守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